媒体报道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科学时报:谁来决定中国基础研究方向(2001年4月3日)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3-01 【字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蔡睿贤

  源于(科技时报  2001年4月3日 )

   

  

  近来我国盛行以美国 SC工检索目录(有时还加上类似的 El 检索目录 )所检索的论文作为各种基础性科研评分的标准。例如各种报刊刊登每年各所著名大学与研究所的SCI登载多少的排名,尤其是一些行业、部门内部以 “SC工论文”数t为准则的排序评估,就影响极大,各有关单位纷纷以此为准,争取 名列前茅。相应之下,各单位也就都以SC工收录为准评价科技人员。例如,评职称,就得看有无 SCI或〔1收录论文;连博士、硕士答辩,也会有同样要求;有些单位,为能发表更多的 “SC工论文”,以便有更好的排序,更直接规定发表一篇“SCI论文”,发奖金若干 (大约几千到一万元不等)。此风 日益蔓延,成了导向准则,一切基础性研究实际上就基本唯 SC工马首是暗,中国基础性研究方向于是实际上变成由 SCI来决定了。 

  但是 SC工录取的决定,原本是美国费城一所民间文献机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ltute of ScientificInformotjon)— 为科技人员方便寻找文献而编制的,并没有决定文章好坏的任务,再说此信息研究所也没有这份权威。实际上,问起很多外国权威学者,他们都认为入选 SCI并没有什么特别含义,不宜如中国那样作为评价论文的绝对标准,而实际上变成引导科研方向的指挥棒。鼎鼎大名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田长霖就对我很明确表达过这样的意见。我在国外也没有听说过有如中国这样妙作 SCI的风气。 

  另外一个事实是:近来不少国外青年学者回国服务,竞选当教育部的特聘教授或进入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等,他们不少都为国内机构要他们列出所发表的“SCI或El论文”感到悔然.难以理解。认为本人的水平怎么能用 SCI或 EI来衡量呢?他们在国外从来没有去关心这个数据,只好去中国有关情报所现找。具体事例很多,就不一一历数了。中国报刊上还刊登过回国学者不知 SCI与EI为何物,胡猜而出了笑话的新闻。 

  我曾就这个问题直接去请教我国科学界影响很大的一些学者。他们的回答是一致的:SCI是检索文献用的,在评估时也可以参考一下,但现在炒得太过火了,不宜作绝对标准。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学术期刊,也不得已想尽办法要人家收录本刊的论文进入SCI或EI。据知,各种“公关”、“走后门”的事不少。外国也不见得就没有腐败,结果是不少国内很有名气的一级学报尚未被收录,而有些不见得最有名的大学学报却进去了。 

  总而言之,SCI或El收录论文并非评价准则,它们的西方发源地也不是这样认为的;而我国却将其视为绝对的试金石,使得我国钓科研方向实际上被西方的民间文献机构牵着鼻子走。我呼吁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国家要重视这个现象,予以纠正。 

  当然,用SCI等来评定 ,很简单省事。另外,的确也可以避免中国的人情风或腐败风。但是这些问题比起全国科教界围绕 SCI转、以此为向,总是低一级的问题。再说这些问题应该通过别的措施来解决,而不应该用简单不科学的办法来解决。我建议应该讨论并建立一项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每个学科也不应该完全一样,以前其实也曾有过些试行办法。“SCI”等仍然可以参考一下,但不是最主要的,也不是绝对标准。 

  最后还想再说一句:社会主义的中国实际上是被西方歧视的。鼎鼎大名的诺贝尔和平奖和文学奖的评选就是明证。科学方面的情况好一点,但也不是真这么民主平等。对SCI与El等,也同样要清醒点,不要这么迷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