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传的理论物理人精神——理论物理所师生喜迎二十大、同心跟党走、弘扬科学家精神

来源: 时间:2022-10-13

  在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理论物理所党委组织了“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月”,成立了“彭桓武粒子与宇宙学突击队”,掀起了学习彭桓武、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热潮。

  彭桓武、周光召对我的影响——党委书记、所长蔡荣根院士说:

  彭桓武先生,周光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是两弹一星元勋,他们是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理论物理所的光荣。

  彭桓武先生经常跟我们讲“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周光召老师也经常跟我们讲“要将对科学的兴趣转化为对民族、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怎么做的。

  彭先生在解放前夕,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甚至离别热恋中的女友,回到战乱当中的祖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彭先生、周老师他们放弃自己的科研兴趣,投身到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当中,为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新一代的科学院人,作为国家科技力量的国家队,国家人,理应心想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院党组的号召,尽管条件简陋,在理论物理所建成了求是创新 科技报国——“两弹一星”彭桓武、周光召展室,让年轻的一代从他们感受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坚守学术道德,严谨自学的求真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学习周光召先生事迹的感想——第一研究室研究员于江浩说:

  周光召先生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做了其实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就是关于螺旋度(helicity)一个非常原创性的工作。当时在国际的物理学界已经声明鹊起。但是大概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由于国家的号召,他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我想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什么?因为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正是粒子物理的领域的研究非常繁荣的时期,而且他已经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他可以为了国家的利益,开始真正隐名埋姓,然后去做一些关于原子弹的理论的工作。我想这一点,是我知道他的事迹之后,也就是读了他的事迹之后的一个非常令我震撼的一个转折。

  

  彭桓武先生感动我的事——九三社员、副所长周善贵说: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团结和带领中华儿女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为科技强国。

  理论物理所的科研人员,一直在为着我国成为科技强国而做着非常重要的努力。其中的一个代表就是彭桓武先生,彭先生也是党外代表人士。彭桓武先生胸怀祖国,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激励着我。彭先生的这些精神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胸怀祖国。彭桓武先生在他的一生中做出的很多选择或者转折,都是从国家利益这个角度出发而做的。

  我们都知道彭先生有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叫“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问为什么?”。不光是在回国这件事情上,实际上在彭先生的很多科研方面的转折上,他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为了国家的发展,这样的一个出发点来做的。

  比如说,他回国之后,最开始从事的是基础科学的理论方面的研究,那么当国家有了需要,需要他去研制、研究核武器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就投入到了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和领导核武器的理论研究的工作中去。

  后来,咱们国家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需要彭先生来领导和筹建这样的一个研究所,彭先生也是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筹建的过程中,然后又转回到了理论物理的研究。

  所以从这些事情就可以看出来,彭先生所做的这些选择都是基于为了国家的科技事业的发展,这样的一个出发点来进行的。

  彭桓武先生的很多事迹都是让我们非常感动的。下面我谈两件印象非常深的事情。

  一件事就是彭先生他是从事理论物理的基础研究工作,但同时他也非常关注咱们国家的重大的需求。在他一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他仍然是非常关注核聚变这件事。他自己有一些关于核聚变的想法,所以他邀请请了理论物理所的年轻的研究员来跟大家一起做这件事情。有一次,他的一些想法有了一些进展,所以彭先生就把相关的一些专家,从非常资深的像黄祖洽先生、于敏先生等等,到青年的研究人员,都请到理论物理所来,开了一个研讨会。在那次研讨会上,每个人讨论、争论都是非常热烈的。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来,彭先生一方面是关心和关注国家的重大需求,另一方面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是坚持平等和民主,这件事情对我印象非常深刻。

  还有一件事,就是彭先生在科学前沿方面也一直在进行着。他非常深入的探讨,非常深入的思考。在他的一生中最后的一次学术报告,是在理论物理所做的,那是2016年的11月,当时听众也很多,我记得当时我是坐在会议室的第二排,周边既有非常资深的老先生们,也有非常年轻的同学们,大家听得都非常认真,那是彭先生在科学前沿方面进行探索、进行研究之后,给大家做的最后的一次学术报告。

  

  谈彭桓武先生的精神内涵——2021级博士生李沅桢说

  我认为彭桓武先生的精神内容是兼具科学精神与爱国主义。在理论物理所的接待室墙上,有一副彭桓武先生的一首诗,这是他晚年去香山游览的时候写的诗,其中他写道“人情世事依然远,物理天空总是鲜”。我们可以看到对一个老科学家来说,前半生的叱诧风云,人情世事都已是过眼云烟,但是物理学和科学对他来说,就好像还是和年轻时候一样,是充满着老先生们就说充满了激情。

  代代相传的理论物理人精神——2021级博士研究生李欣阳说:

  我一直觉得,彭桓武先生和周光召先生的精神是代代传承的理论物理人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听着两位老先生的故事,能感受到在两弹一星时期里,那一批老科学家的不求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协同,勇于开拓,报国为民的高尚品格。他们的科研之心是非常纯粹的,那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做贡献。我听着他们的故事,觉得很难想象在那样的科研条件下,只靠纸笔和简单的计算工具,是如何完成两弹一星模型和原理等等如此庞大的科研计算的,但是那些老科学家们,硬是凭着一股干劲儿和冲劲儿,完成了这件事。相比而言,我们如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更应该珍惜当下的科研和学习时光,去做些有意义的研究,带来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何祚庥先生对我的影响——第一研究室研究员杨一玻说:

  何祚庥先生对于很多学术问题总是有自己的学术态度,不仅仅是说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于年轻人提出来的各种想法,他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大家”以身份去压人,而是更多的能跟大家去讨论这个科学的问题,讨论什么是对的,他认为各种事情都是可以讨论的,他一直坚持追求真理。

  

  何祚庥老师对我的影响——邹冰松院士说:

  我的导师何祚庥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首先是以振兴中华为使命,要干革命的时候,他主动参加;要造原子弹、氢弹,他就投身到这方面的研究;要做基础研究,做层子模型,他也参加并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何老师思路非常开阔,视野比较宽广,他总是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到了90岁甚至过了90岁还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他经常就来找我,谈一些新的想法,他经常鼓励我要创新,要想一些新的途径。

  他很多想法都是非常宏大的、敢于想象的。包括怎么样利用原核弹打山洞,把西喜马拉雅山那边的在雅鲁藏布江的那些水怎么样引到新疆这边干旱的地区。包括核废料是不是用宇宙飞船直接发射到太阳里去,那样的话可能比那些储存的成本还低,还减少污染。各种新奇的想法他都能想象出来,包括和怎么样利用加速器制造核燃料等等,我们也一起做过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他对我们国家的学科发展都想的比较多,像建高能所,他起草了成立高能所的建议。然后组织了18位科学家联名向党中央反映要成立发展高能物理。成立理论物理所,他也起草了向国务院的报告,也参与推荐了彭桓武先生来担任第一任所长,彭先生不大愿意管一些行政事务,彭先生是比较纯粹的科学家,彭先生就要何老师答应他来帮着他管行政做副所长,所以才同意担任理论物理所所长。何先生在推动组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在都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很好的方面,包括他最早参与做层子模型,几位著名的科学家有朱洪元、胡宁、何祚庥、戴元本等,他是排在第三位,获得了国家二等奖。

  他非常识才,他在很多方面做了许多推动和基础工作。包括氢弹,氢弹最早是黄祖洽和何祚庥老师他们开始,他知道哪些是关键人才,然后何老师把于敏介绍进来,之后,于敏领导了氢弹研制,成为了氢弹的主要贡献者。

  他的物理思想活跃。他能够看到很多重要方向,然后让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这方面他经常教导我们学生,他常说,培养你们是要做物理学家的,不是做技术员,不是算点东西做点什么,一定要站位要高一些,要考虑国家的需求,考虑战国家战略需求这些就说不能仅仅就局限于你们自己做的那一点东西,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他关心各方面的国家大事,他思路非常活跃,这我是远远不及他,也一直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这方面。

  何老师也经常教导我,做学问一是要勤,另一个是要思。就是说,要干活、要勤快、要思考,不管做什么事业,都要热爱事业,要有情怀,你愿意干才能自己愿意干才行。如果你自己没有这个兴趣,有什么你靠别人推是做不出一流工作,所以你一定要自己主动做,要勤奋,要有独立思考。青年学生做学问不能老师交代你做一点,你就被动的做一点,你要自己找事情去做。你如果热爱的话,你就不需要人推,就是自己能找事情做,除了老师交代的任务之外,能自己找到事情做得更好。真正成功的学生,都是主要靠自己努力。不能靠导师拿着鞭子赶,希望学生自己能有主观能动性。另外,努力做原创性的工作,只有做原创性的事情才能做出大的成就。一定不能好高骛远。你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做更大的事情。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不能一下子做的很多。更有原创性的东西,所以要循循序渐进,最终,最后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创新工作。也不要轻易的放下,有些东西你可能经过一些磨难挫折,可能慢慢经过几个探索的才能找到出路,有时候有点挫折也不要泄气。以前我也讲过,就像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都是被打倒过的,经过那些磨难之后,他们又重新站起来,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对人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委员会

  2022年9月22日

  

  

附件下载: